别让所谓的伪精致逐渐掏空你的生活
2019年07月25日 作者: 莫宸

真正的精致是内心的从容,而不是物质的绑票。


不知何时,“精致“和”仪式感”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标准。


越来越多的年轻人,期待成为别人口中活的精致的人。更有不少女孩立了做一个精致的“猪猪女孩”的flag。


而最近也出现了一个新的的词语”隐形贫困人口“,这样的群体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,但实际上却并不富裕。

虽然朋友圈光鲜,外表看起来精致无比,但口袋空空如也,吃土更是常态。


追求美好的生活本身没有错,但不应把物质和外表变成了衡量生活好坏的标尺。



“伪精致”,正变成摆在年轻人眼前的陷阱。

▲▲▲


生活中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人,为了不断迎合现下的消费潮流,抛弃自己的现实情况,透支消费,总是活在自己无边的不切实际的欲望里。


为了追求仪式感,一部分年轻人愿意买几千块的耳机,哪怕刷完这笔之后信用卡额度为零。


一些女孩为了一盒限量版眼影、一根名牌口红,搭上几个星期的伙食费,转头又默默吃土。


在朋友圈晒出刚买的大牌,想传达的不是”我买了一个商品“,而是”我有消费大牌的经济实力“。即使这个大牌是攒了很久的钱或者分期购买,都不重要。


假如你的收入不足以支撑你的精致,那么你拥有的,只是伪精致。


精致的背后,是金钱的代价

▲▲▲



因为所谓的精致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了月光族。


为了追求精致生活,化妆品衣物美容包包不能落伍,吃喝玩乐一样不能少,旅游也不能不去,要衣着光鲜的去追求诗和远方。

在奋斗的年华选择了浮华的生活,注定缺少实力支撑。


''我奋斗了8年,可是却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。”存款,阅历,知识,除了年龄,什么都不剩。


这便是精致的代价,不切实际的虚荣的伪精致的代价。



真正的精致是内心的从容平和,而不是物质的攀比;真正的精致,是骨子里的,而不是物质上的。


作家三毛曾经与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居住过一段时间,两人把撒哈拉的房子装扮成了沙漠中的天堂,引得无数人赞叹。


我国著名建筑家林徽因,住在最偏僻简陋的屋子里,在最艰苦的环境下,她仍去旧货店淘来老家具和旧书,自己做了一个朴素的书架;在木凳上铺上些许饰布,给家里的陶制土罐插上大把野花;夜间作诗也要做足仪式感,沐浴焚香,一盏茶,一把琴,一本线装书。


说走就走的旅行,不是精致该有的样子

▲▲▲



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,还有未来的苟且。


就好像,烦闷焦虑时旅旅游,除了能在朋友圈炫耀一番,对于缓解困局并没有根本作用。同时,钱袋子更瘪了。




这个事,只适合三种人做:一,颐养天年的老人,游山玩水,悠哉乐哉; 二,闲到找不着北的超级富二代们,藉此能消遣生活; 三,中产阶级家庭享受生活,小朋友增长见识。


对于正值精力旺盛的我们,如果有大把的时间,可以学习专业技能,可以研究管理技巧,可以规划家庭理财,甚至可以再学习一门技术。

闲暇之余,去周边逛逛,发现一个以前从未去过的小地方,找一个小地方拍拍照,体验体验传统文化,陶艺手工,发现身边的美,发掘身边的“旅行”不也是一种精致吗?

最后,争取让我们成为上述中的一类人。



往期精彩回顾

书单推荐| 高考后,人生的几门必修课在等你
不怕学霸有文化,就怕学霸过暑假
【每周互动】大家不要穿黄色跟鹿玩!


公众号ID:gf1969wcy

关注我们,发现更多文艺有趣的生活方式